公司新闻行业动态产品百科
古人没有血糖仪,也没有胰岛素,如何知道并调理“糖尿病”?
  现在,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,血糖偏高、糖尿病的问题也越来越常见。
  虽然说,科学的发展,现在的血糖偏高乃至糖尿病,只要及时发现、坚持吃药、科学饮食,基本呢个做到没有大碍。但一个让人难忍的问题就是基本终身吃药。
  即使我们现代人,也为为“糖尿病”的问题而苦恼。那么,在科学技术低下的古代,既没有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,更没有胰岛素这个“特效药”,他们是如何知道糖尿病并去调理和治疗的呢?
 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,古人尽管“血糖”这个概念,更没有血糖仪对其检测,但“糖尿病”也还是存在的。只不过,古人称之为“消渴症”,主要的表现其实也就是“三高一低”的那些症状,也就是吃得多、喝水多、小便多、体重低。
  而且,古人也知道糖尿病人的小便是甜的,可惜,他们未能去进一步深究这个现象。只是注意到蚂蚁喜欢追逐病人的小便,于是有古代中医尝过而得到确认。
  对于消渴症也就是现在的糖尿病的调理治疗,古代中医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机理和方药,至今还在中医临床上发挥着指导性作用。
  古代中医认为,消渴症的病因,不外于饮食不节、情志内伤、房劳过度三个方面。其中饮食不节与湿热生成有关。而基本病机则在“阴虚燥热”,同时,也不能排除湿热的因素。
  而对于消渴症的调治,既要注意到“本虚”的一面,更要兼顾“标实”的一面。而如何区分标本缓急来具体实施,却又提倡不拘泥而灵活变通。
  比如,虽然消渴症基本属于阴虚燥热,但不可拘泥于滋阴清热之法。而应该知常达变,有湿热证候时,施之以清热利湿,则湿去热清而津生有源,燥热不起。
  1、湿热消渴的机理:
  《素问.奇病论篇》:肥者令人生热,甘者令人中满。
  认为过食肥甘厚味,必将损伤脾胃。而脾主运化水湿,若脾运失健,则水湿不能转输运化,聚而为患。湿与热相结,湿热内蕴,邪热伤阴,燥热内生,发为消渴。
  同时,消渴症一般迁延难愈。阴虚日久,气失所附而出现气虚,脾气虚则水湿不化,湿郁化热。湿热交阻,阻于中焦,气失升降,脾运阻滞,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。而阴津属精微的一部分,阴津虚少则燥热内生,反之热盛则阴虚,所以成了阴愈虚而热愈盛、热愈盛而阴愈虚的循环。
  2、湿热消渴的表现:
  湿热消渴主要表现为多饮、多食、多尿却形体消瘦。但如果在阴虚燥热的基础上,再兼有湿热时,却表现为口渴但饮水不多,小便量及次数多,食欲不好,精神欠佳,身软乏力,口苦口腻,舌质暗红而干,苔黄腻,脉弦细,这些都是湿热消渴的具体表现。
  3、湿热消渴的变化:
  湿热消渴,因为其病机在于热邪伤津,阴虚燥热。但湿热又能阻滞脉络,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,乃致气滞血瘀,而表现为肢端刺痛麻木。如果瘀阻于心脉则有心悸、胸闷、胸痛。这现代科学认为的糖尿病血液呈高凝状态,黏稠度增高,血行不畅致心脑血管病变是一致的。
  4、湿热消渴的调治:
  根据湿热消渴多饮、多食、多尿的三个主证,古人一般为上、中、下三消进行调治:
  •   上消属肺,偏重多饮,主要和肺有关。
  •   中消属脾胃,偏重多食。主要和胃有关;
  •   下消属肾,偏重多尿,主要和肾有关。
  《圣济总录》说:“(消渴)原其本则一,推其标有三。”所以,滋阴清热为其根本治法。
  消渴初起,多为阴虚,时间越长,水谷精微的流失,气血也就越显不足,气阴两虚也就多见起来。如果时间更长,阴损及阳,而成阴阳两虚,多表现为脾肾两衰。
  湿热消渴多见于气阴两虚阶段,也就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出现湿热证候。气阴两虚为本,湿热为标。
  此时,如果生津润燥又容易助湿碍脾,如果燥湿健脾却又容易损伤阴津。因此,应该谨守病机,抓住重点,先予清热利湿之法,湿去之后再益气养阴润燥。如芦根、甘蔗汁之类。
  当然,在组方选药上,要注意不能继续损伐正气。清热利湿也要避免苦寒不伤胃,燥湿而不致伤阴。古人常用芩连温胆汤加苍术、薏米健脾燥湿,但芩、连用量一般不大。

  当然,《丹溪心法》里的消渴方,也是调治湿热消渴的常用之方,由黄连末、天花粉末、乳汁(或牛乳)、藕汁、生地汁、姜汁、蜂蜜组成。主要在清热养阴,润燥生津。

  总之,虽然古人没有“血糖”的概念,更没有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,也没有胰岛素之类的针对性用药。但对它的病因病机、治法方药都有一套完整的系统。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,从中汲取有用之处。